孩子不吃饭:家长追着说“你不吃我给**姐姐、哥哥吃了”哄骗孩子赶紧过来吃。 不良后果:心理暗示孩子,这个东西是你的不能给别人。孩子就不会主动分享东西给别人,自私的性格就这样一点点形成。
孩子是需要友情、需要伙伴的,但是现在多数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、邻里之间交往过少等原因,许多孩子整日一个人,就缺少与别人打交道的机会,这种孤独的环境就会导致以自我中心。改变这种状况,父母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伙伴们发展友谊,让孩子体会到关心他人并且会从中得到快乐的感觉。
孩子分一掰桔子给妈妈,妈妈说:“你吃吧”孩子便独自吃着。妈妈爱孩子,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。不同的是孩子拥有妈妈的爱,而妈妈却拒绝孩子的爱。也许就因这充满爱的拒绝一次次上演,最终扼杀孩子爱的天性和能力。于是孩子习惯着被爱,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。
1.平等地对待孩子,尊重是相互的,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,那么我们也将无法获得孩子的尊重。2.不在人前教子。3.不宣扬孩子的缺点,如果孩子真的有什么缺点,父母也要选择在小范围内进行教育,避免孩子紧张和抵触心理。
1.冷处理,不予理睬。2.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,当孩子的良好行为出现时,则要鼓励他,称赞他,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。3.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。4.设法使孩子发泄过剩的精力.5.让孩子学会交往,学会分享。6.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.7.对孩子的惩罚要适当。
当了妈妈才发现,出门买菜要有飞人的速度;当了妈妈才发现,吃饭也要狼吞虎咽;当了妈妈才发现,睡觉就像鸡打盹,一有动静马上醒;当了妈妈才发现,宝宝无意发个音,就会高兴大半天;当了妈妈才发现,爱一个人真的可以付出全部,那怕生命;当了妈妈才发现,什么叫做痛并快乐着。
1.“你来决定”,让孩子决定自己的行为,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;2.“我爱你,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。”将爱孩子和不喜欢这种行为区别开来;3.“你要知道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。”教孩子不要追求无谓的公平;4.“告诉我,你心...
1、防患于未然,事前模拟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设想解决方案;2、转移孩子注意力;3、少处罚、善用奖励。当孩子不听话时,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,千万不要冲动。4、调节自己的情绪;5、接纳孩子的情绪,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;
孩子阅读故事图书后,在成人的引导下,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,把图书故事内容、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。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,对孩子的言语、思维、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1.有求必应;2.孩子出口成"脏"你一笑置之;3.从不训练孩子精神独立;4.从不告诉他“孩子你错了”;5.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;6.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;7.当孩子的摇钱树。日常生活中,“站在孩子一边”,不一定是明智的行为,为了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