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,可用商量的语气,让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。比如,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,可以这么说:“宝贝,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?”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,否则孩子心里就会产生反感,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,也是不开心的。
1、最让孩子有安全感的一句话:“不管发生什么,爸爸妈妈都会和你在一起。我们永远爱你!”2、最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的一句话:“你是独一无二的,走你的路,做你自己!”3、最让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一句话:“也许你是对的。”4、最让孩子增长...
1、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。孩子的想法与你不同,没什么奇怪。2、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。改变自己,孩子才有可能作出相应改变。3、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。自己说什么不重要,孩子听到什么才是重要。4、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,而不是家长的指令。言传身教更重要。
1.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;2.帮助别人,自己才能强大;3.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;4.美德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;5.个性是一生中最可贵的品质;6.谦虚、诚实和勤奋是摆渡人生从此岸到彼岸的法宝;7.坚信健康是快乐的源泉;8.懂得感恩感谢帮助你的每个人。
很多家长习惯以自己的意识领导孩子的行为,当孩子发表言论的时候,或驳斥说“不懂就不要乱说”,或毫不在乎地敷衍。这样做会减低孩子的存在感,让孩子产生“我的观点一点也不重要”、“我不值得尊重”的想法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,也会下意识的忽...
首先,父母要记住自己是孩子榜样,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,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?帮助孩子培养耐心,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,把积木扔掉。父母可以告诉他,积木搭不起来确实使人不高兴,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,然后引导孩子完成积木搭建。
1、其身不正,权威失去感召力。2、言而无信,权威失去信任基础。3、滥用强权,权威被颠覆。4、要求过高过严,权威失去可行性。5、要求过多过滥,权威失去可接受性。6、父母情绪性,权威失去稳定性。7、对孩子溺爱迁就,权威失去原则性。8、夫妻不和睦,权威失去完整性。
1.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、力所能及的任务。2.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。3.强调做事的结果,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,要做就要做得认真、做得出色、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。4.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诺,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。
心里也明白要重过程、淡结果,但实际教育中,却有意无意往“标准答案”上引。往往孩子说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答案,父母便赞叹有加。否则,父母会问:“是这样吗?”久而久之孩子便总结出什么样的答案是父母喜欢的,慢慢的孩子的答案里便没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1、用心倾听想法:心平气和地听他辩解。2、给孩子过渡时间:不要粗暴制止。3、做个好的榜样:以身作则,平日不急不躁。4、减少溺爱举动:胡闹要让他承受后果。5、营造民主气氛:别以大压小,随时化解孩子的委屈。